封常清简介:封常清生平 封常清的故事

 

封常清简介:封常清生平,封常清的故事

  封常清(690年—756年1月24日),蒲州猗氏人(今山西省猗氏县),唐朝名将。自幼家中清贫但受祖父影响喜爱读书。曾两次入朝为官。父母早亡,外祖父犯罪,随外祖父流放安西。初在高仙芝部任判官,天宝六年(747年)随高仙芝击败小勃律国(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)。天宝十一年(752年)唐玄宗任命封常清为安西副都护,第二年,封常清率军攻破大勃律国(今克什米尔巴勒提斯坦)。天宝十三年(754年),封常清入朝,封御史大夫。安史之乱时,受边令诚的诬告,被唐玄宗因出师不利被处斩。

  封常清个人资料

  本名:封常清

  别名:不详

  所处时代:唐朝时期

  性别:男

  民族:汉族

  国籍:唐朝

  出生日期:公元690年

  逝世时间:公元756年1月24日

  出生地:蒲州猗氏(今山西省猗氏县)

  职业:唐朝名将

  成就:攻破大勃律国,抗击安禄山

  职位:御史大夫

  封常清生平简介

  封常清,蒲州猗氏人(今山西猗氏县南二十里),唐朝名将。

  封常清本为蒲州猗氏人,但外祖父因犯罪被流放到安西(治龟兹,今新疆库车)充军,担任胡城(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)南门的守军。封常清少年时便外祖父生活在一起。外祖父颇读诗书,常在城门楼上教他读书。在外祖父的指导下,封常清“多所历览”。外祖父死后,封常清无所依靠,从此过著清贫的生活。

  封常清年过三十后,仍然默默无闻,便投到安西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的门下。当时将军高仙芝为都知兵马使,颇有才能,每次出军时,身边的随从就有三十多人,而且衣服鲜明。封常清也想成为高仙芝的随从,便慷慨激昂向高仙芝投书一封,毛遂自荐。但封常清的形象却非常差,不但身材细瘦,而且还斜眼、脚短跛足。高仙芝见到封常清后,嫌他相貌丑陋,不愿接受。第一天失败后,封常清没有恢心,于第二天再次投书。高仙芝只好推辞道:“吾奏傔已足,何烦复来!”封常清听后大怒,说道:“常清慕公高义,愿事鞭辔,所以无媒而前,何见拒之深乎?公若方圆取人,则士大夫所望;若以貌取人,恐失之子羽矣!”尽管如此,高仙芝还是没收留他。从此,封常清就早晚不离高府之门,等他出入,如此数十日。高仙芝迫不得已,只好让封常清“补为傔”。

  天宝初年,达奚诸部叛乱,从黑山以北,直到碎叶城(又称素叶城、索虏城,在今俄罗斯伏龙芝市北楚河南岸楚伊斯阔叶附近,一说在今俄罗斯托克马克附近),唐玄宗 诏令夫蒙灵察前去平叛。夫蒙灵察派高仙芝率2000精骑自副城向北,直至绫岭下邀击叛军。达奚部因行军劳顿,人马皆疲,尽为唐军所杀。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,捷书中详细地陈述了他们如何“次舍井泉,遇贼形势,克获谋略”。高仙芝想说的,封常清都周到地替他讲了,“仙芝大骇异之”。回军后,夫蒙灵察设宴犒劳。此时,高仙芝已让封常清“去奴袜带刀见”。判官刘眺、独孤峻等争问:“前者捷书,谁之所作?副大使幕下何得有如此人。”高仙芝答道:“即仙芝傔人封常清也。”众人闻后皆惊,便求仙芝请封常清入坐,并互相谈话,谈得很投机,好像旧相识似的。从此,封常清遂知名。以破达奚之功,授叠州(治合川,今甘肃迭部)地下戍主,仍为判官。此后以军功累授镇将、果毅、折冲。

  天宝六年(747年),封常清随高仙芝击败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(在今克什米尔西北部)。十二月,高仙芝取代夫蒙灵察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。封常清因从战有功,高仙芝便奏他为庆王府录事参军,充节度判官,赐紫金鱼袋。不久,又加朝散大夫,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、屯田、甲仗、支度、营田等事宜。以后高仙芝每次出征,常令封常清为留后使。

  封常清有才学,办事果断,而且治军极严。封常清任留后使时,高仙芝乳母之子郑德诠已为郎将,乳母也住在内宅,高仙芝对郑德诠更是视如兄弟,家皆委任于他,所以郑德诠在军中的威望很高。封常清每次办回来,诸将都前去拜见,唯独郑德诠傲漫无礼,瞧不起封常清,有一次甚至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。封常清到了使院,派人把郑德诠召来,每经过一道门,就让人把门关住,见面后,封常清起来对郑德诠说道:“常清起自细微,预中丞兵马使傔,中丞再不纳,郎将岂不知乎?今中丞过听,以常清为留后使,郎将何得无礼,对中使相凌!”并喝斥他道:“郎将须暂死以肃军容。”于是将郑德诠杖打六十,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。高仙芝的母亲和乳母闻讯后,在门外号啕大哭,想要救郑德诠,但已来不及了。她们又把情况告诉了高仙芝,高仙芝看后,吃惊地说:“已死矣!”等见到封常清时,高仙芝因封常清执法公正,便不再提起这件事,而封常清也不谢罪。此后,封常清又先后处死了两员有罪的大将,从此“军中莫不股栗”。

  封常清有才学,办事果断,而且治军极严。封常清任留后使时,高仙芝乳母之子郑德诠已为郎将,乳母也住在内宅,高仙芝对郑德诠更是视如兄弟,家皆委任于他,所以郑德诠在军中的威望很高。封常清每次办回来,诸将都前去拜见,唯独郑德诠傲漫无礼,瞧不起封常清,有一次甚至骑马从常清身旁走过。封常清到了使院,派人把郑德诠召来,每经过一道门,就让人把门关住,见面后,封常清起来对郑德诠说道:“常清起自细微,预中丞兵马使傔,中丞再不纳,郎将岂不知乎?今中丞过听,以常清为留后使,郎将何得无礼,对中使相凌!”并喝斥他道:“郎将须暂死以肃军容。”于是将郑德诠杖打六十,然后又将郑德诠脸朝下拖出。高仙芝的母亲和乳母闻讯后,在门外号啕大哭,想要救郑德诠,但已来不及了。她们又把情况告诉了高仙芝,高仙芝看后,吃惊地说:“已死矣!”等见到封常清时,高仙芝因封常清执法公正,便不再提起这件事,而封常清也不谢罪。此后,封常清又先后处死了两员有罪的大将,从此“军中莫不股栗”。

  天宝十三年(754年),封常清入朝,唐玄封他为御史大夫,授一子为五品官,赐第一区,去世的父母也获赠封爵。四月,北庭都护程千里入朝任职。唐玄封遂于二十八日任命程千里为右金吾大将军,同时任命封常清暂时代理北庭都护、伊西节度使。常清生性勤俭,又能吃耐劳苦,出门时私马不过一两匹,并且赏罚严明。

  天宝十四年(755年),封常清再次入朝。十一月十六日,封常清在华清宫拜见玄宗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之初,励精图治,国家进入全盛时期,史称“开元盛世”。但到天宝年间,在一派歌舞升平声中,他开始踌躇满志,不愿过问政事,委政于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奸佞之人,一味纵情享乐,政治日趋腐化。当时为抗击突厥、吐蕃、契丹等的进犯,在边地设置节度使,屯戍重兵。十一月初九,身兼范阳(治幽州,今北京城西南)、平卢(治营州,今辽宁朝阳市)、河东(治今山西太原)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,在范阳起兵反唐,率领15万大军,号称20万,长驱南下,向唐朝的两京洛阳、长安杀来。由于中原已多年没有战事,军队大部驻屯边境,很多郡县无兵可用,毫无应变准备。地方官吏闻叛军将至,或弃城逃跑,或开门出迎。安军长驱南下,几乎没有遭到什么抵抗,很快占领了黄河以北大部分地区。安禄山叛乱的消息初到长安,唐玄宗还当是谣言。直到十一月十五日,确知安禄山已向南进军时,才惊恐失色。

  此时朝中不但无兵可派,更无良将可遣,只有回朝的封常清是唯一的人选。唐玄宗便把封常清当成了救兵的稻草,问他该如何退敌。封常清见朝中惶恐异常,为了安慰玄宗,便说:“禄山领凶徒十万,径犯中原,太平斯久,人不知战。然事有逆顺,势有奇变,臣请走马赴东京,开府库,募骁勇,挑马棰渡河,计日取逆胡之首悬于阙下。”玄宗听后大喜,于次日即任命封常清为为范阳、平卢节度使,赶赴洛阳,开府库,招募新兵,准备迎击安军。封常清的一番话虽有夸大其辞的成份,但是却对稳定朝中的情绪起了关键作用,唐廷也因此得以有条不紊地调兵遣将,开始了长达八年的平叛战争。

  十七日,封常清到职后,立即动身到东都(即洛阳),募兵抵挡安军。封常清日夜兼程赶到洛阳,10日之内,便招募新兵6万人。但所募兵勇,都是市井百姓,未经任何训练,所以战斗力很弱。随后封常清又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(在今河南孟州西南),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,然后进军虎牢(今河南荣阳汜水镇西)。十二月初二,叛军渡过了黄河。平原太守颜真卿早在安禄山叛乱发动之前,就已看出他图谋不轨,并做好了战备工作。安禄山认为颜真卿不过是一介书生,没有注意他。等到安禄山起兵谋反,就发公文让颜真卿率领平原和博平二郡的7000兵守卫黄河渡口,颜真卿即派平原司兵李平从小路去报告朝廷。封常清看过书信后,立即写信给颜真卿,令其坚守。并传檄文数十函与之,颜真卿见信后,立即以分晓诸郡,不久便起后正式起兵讨伐安禄山。

  十二月初六,叛军攻克陈留(今河南开封),新任河南节度使张介然被俘,为安禄山杀害;初八,叛军攻陷荥阳(今河南荥阳)。太守崔无波被俘,也为安禄山杀害。安禄山留其部将武令砌守荥阳,命田承嗣、安忠志、张孝忠为前锋,进袭洛阳。叛军入罂子谷,兵锋甚盛。途中与封常清部于武牢相遇。封常清率骁骑出战,杀数百人。不久,叛军主力赶到。封常清为当时名将,虽然足智多谋,有著丰富的作战经验,但所率皆为没有经过训练的新兵,而叛军却是训练有素的精兵劲旅,史称“禄山精兵,天下莫及”。尤其是田承嗣、安忠志所率的前锋部队,多是骁勇善战的骑兵。

查询更多手机美女壁纸请点击〖寻图网〗

查询更多历史趣闻请点击〖论剑历史网〗

郑重声明: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,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,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,多谢。QQ:168151051
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   
验证码: